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炜做客社科大讲坛


2018年05月17日 11:54  点击:[]


2018年5月14日下午,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万松浦书院院长、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先生应邀做客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大讲坛,在千佛山校区3141会议室作了题为“对话张炜系列讲座之一:童年、故乡、大自然与网络时代的精神危机”的学术对话。本次讲座由nb88新博唯一官网副院长张丽军教授主持,nb88新博唯一官网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部分教师、各级研究生,以及来自其他学院和热爱文学的社会人士100多人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会议室座无虚席,部分学生全程站立聆听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本次对话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张丽军教授与张炜先生就童年、故乡、大自然等主题展开对话,第二阶段是从不同地方赶来的热爱文学的朋友与张炜先生进行自由对话。

张丽军教授首先对张炜受邀来开展系列对话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讲述了开展这一系列对话的初衷、目的和缘起,并就网络时代巨大精神危机背景下,作家如何保持独一无二的创作个性,如何从童年、故乡和大自然中汲取力量的问题,开始了对话。张炜主席从这一问题谈起,认为具备与其他生命进行交流的能力,对于作家来讲是一个很珍贵的素养。在谈及自己与绿植、动物间的情感时,他回忆到在某个春天的下午看到了一株绿植,引发了他追忆童年的思绪,并心生感动。张炜认为,若作家能够用文学的语言将这瞬间的原始感动表达出来,那么这份能力将会伴随他走很远,这对其创作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写作就是一场回忆,比如《艾约堡秘史》虽然是写当下社会,但情感的重心是在过去,是从当前出发,回到个人和角色的过去,这个过去仿佛是在那个春天的下午看到绿植时的感动。此外,张炜主席谈到,人会在不断学习和阅读中前进,但这种前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倒退”,因为人的创造力来自于对世界的好奇,而不断地阅读必然会使人丧失掉对于世界的新鲜感。因此,张炜主席建议大家应当抱着一种“警惕学习”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他以自身的创作为例,他说他之所以对创作儿童文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就是因为这种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说,使他保持了对于世界的好奇。他在自己的二十一部长篇中,虽然写尽了血泪和苦难,题材也各不相同,但几乎每一部长篇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回返的结构,都是借助了童年的视角去观照这个世界和人生,这是他在创作中不自觉中形成的,如果用童年视角去看待复杂的社会,实际上就是在极力地保持一个人最初的新奇和好奇,于是“黑暗的更黑暗,快乐的更快乐”,这种不停“回返的力量”也正是张炜主席不断向前写作、突破自我的最大动力。



随后,各专业的教师、现当代专业的同学以及热爱文学的社会人士踊跃提问,张炜主席就齐文化对创作的影响、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学习的辨证关系、作家如何获得生生不息的创造力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大家获益良多。张炜主席谈到自己写作的地理依托主要是胶东半岛,齐文化中充满着浪漫、想象、冒险的因素,这种家乡的文化对他的创作具有很深的影响。他举了自己参与创作有关徐福歌剧的例子,在提炼剧本的主题思想时,他曾精辟地写下了“人间哪有不老的丹药,世上只有不灭的希望”这样一句话,从而使整部歌剧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他认为自己作品中的内在情感,一直都离不开家乡的土地,比如小说《你在高原》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有一百多种,每一种动植物名称都是他用拉丁文转译的学名,这与童年时期他对绿植的情感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一般来说,写作就是回忆。此外,张炜主席谈到,学习的过程,也是封闭的过程;追求文明的过程,也是走向愚昧的过程。在不断学习阅读的同时,也要保持鲜活的感悟力、好奇心和敏感度,不停地寻找过去,这是作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最后,张丽军教授对此次学术对话做了精彩的总结,他指出张炜主席的报告给了大家很多启发,在对话中与我们一起分享时代最优秀的作家对“故乡、童年和大自然”的美好回忆与深刻阐释,提出抗衡“网络时代的精神危机”的精神方法和途径。张丽军教授呼吁大家用时刻保持生命最初感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去热爱文学,在不断返回童年、故乡和大自然中获得原初的饱满的感动、澄明和本真,永远鲜活地感受生活、热爱生命,来创造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报告会在全体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