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我院教育硕士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


2018年01月15日 08:20  点击:[]

2018年1月12日上午,“1+N”群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在山东师大二附中建大校区顺利举行。我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和山东师大二附中联合举办了这次活动。二附中语文教组副组长林祥征、nb88新博唯一官网博士生导师潘庆玉先后执教了两节群文阅读公开课。山东师大二附中副校长毛利新、济南市教科院教研员齐好芝、历下区教研室教研员王明明出席会议。会议由山东师大二附中建大校区校长房静主持。济南市部分市区语文骨干教师、nb88新博唯一官网学科教学(语文)与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分为两部分——课例展示与教学研讨。

 

(照片:林祥征老师授课)

 

林祥征老师首先做课例展示。他以“一曲‘超越英雄主义的赞歌’”为主题,基于基兰∙伊根的浪漫认知原理,借助五篇描写植物的短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群文阅读课。林老师以“英雄品质”为切入点,与学生一道探讨了文中的植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英雄品质,进而深入文本,探寻此类文章的写作手法。林老师借助思维导图这一认知工具,指导学生们画出作者写作思路流程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总结五篇文章写作手法的共通之处。某一学习小组用树形思维导图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独到的表现方式和清晰的逻辑框架赢得了听课师生的掌声。课的最后,林老师要求学生们自设情境,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手法,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它们内在的英雄品质,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们积极构思,踊跃发言,为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照片:潘庆玉教授授课)

 

接下来是潘庆玉教授的展示课——《唐代边塞诗群文阅读》,他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画面感”十足的群文阅读课。潘教授以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导入课堂,以入境、诵读、探究、应用四个板块为整体框架,带领学生们奔赴一场视听盛宴。潘教授以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的序幕为例巧妙地教学各种蒙太奇手法,引导学生运用蒙太奇方法分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发现和揣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镜头背后的抒情主旨,惊叹于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评价。不知不觉中,在座的师生都化身为电影导演,跟着潘教授一起,把一首首静态的边塞诗变成了可视可触可闻的动人画面,还原隐藏在诗句背后的镜头轨迹,解锁诗境密码。更令人震撼的在最后一幕,潘教授把唐朝不同时期的疆域地图做成“蒙太奇”,随着镜头中唐朝疆域由狭小到宽阔,由宽阔到辽远,再由辽远重返狭小和逼仄、直至消亡的画面切换,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唐王朝兴衰背后隐藏着烽烟四起、战火纷飞、班马嘶鸣的历史时空,由此洞察了边塞诗中蕴含着厚重的社会、历史与文化信息。整堂课以蒙太奇手法为主线,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体现出潘教授教学设计上的匠心独运和大胆创新。

在教学研讨环节,房静副校长致欢迎词,介绍了学校特色课程“1+N”。即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再根据本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老师根据实际,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具备终生发展的能力。随后,林祥征老师介绍了语文学科中“1+N”的探索与实践。从2011年起,语文学科开始了“1+N”群文阅读教学实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接下来,潘庆玉教授做了一场《群文阅读教学新思考》的专题报告。他指出,群文阅读打破了语文课堂教学单篇为主的固有模式,把课程意识带进语文教学设计,激活了教师教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潘教授还强调,群文阅读是一种为了培养深度阅读能力而进行的大量范读,它不仅仅是指书面语言的阅读,而且还包含更广泛意义上的非语言文本的“看”,是一种开放式挑战性阅读。潘教授的报告学理清晰,深入浅出,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老师指明了前进方向。

 

(照片:齐好芝老师点评)

 

会议最后,济南市教研员齐好芝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她说,今天的研讨会让她收获颇丰。林老师的课追本溯源,把相关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将教学和教研紧密结合在一起,值得我们学习。潘教授的课高屋建瓴,延续了自己一贯的风格,富有创意和想象力。在课堂上能够融会贯通各种知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节课,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范例。

此次会议是我院本学期继成功举办“第二届“名师名篇”语文教学研讨会”、“《记承天寺夜游》同课异构研讨会”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是我院大力推进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此次研讨会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提升了专业素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