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孟蓬生:上博简《姑成家父》“法度亵忽”试释


2022年12月21日 11:24  点击:[]

12月19日晚,nb88新博唯一官网邀请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主编孟蓬生老师,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做题为“上博简《姑成家父》‘伐厇’试释”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山东师范大学nb88新博唯一官网副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李建平教授主持。山东师范大学nb88新博唯一官网、齐鲁文化研究院、历史学院等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以及其他诸多高校关注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研究的学者参加了本次讲座。

孟蓬生教授作为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的研究专家,本次从宏观把握的角度入手,鞭辟入里,列举大量文本实例和字形实证,从多个方面证明了上博简《姑成家父》“伐厇”当释为“法度亵忽”。

(图为孟蓬生老师)

首先,孟老师展示了上博简《姑成家父》简6、简7的原简图像并进行了宽式释文,同时结合图像对释文进行了解读和简单释义,提出了在对“伐厇”进行重点考释以外,另有“”“亡道正”“敢欲”三处当做何解的问题。孟老师指出,要对以上问题,尤其是对“伐厇”四字进行破读解释,首先要贯彻宏观把握的考释原则,即在单个字可以记录的词或义的可能性范围太大的情况下,必须从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出发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了姑成家父主管刑狱、遭人忌惮、行事端正、舍身取义和后果严重等五条重要信息,为接下来的考释提供了便利。

其后,孟老师列举众多文献实例,指出“亡道正也”之“道”当释“由”义;又以大量字形对照,证明“敢欲”之“敢”当是“岂”字之误;从而大致把握了两处“”与上下文的语义关系,指出其义并非《离骚》中“顑颔”的“不得志”义,而是属于某种处事态度。

在解释“伐厇”四字时,孟老师首先列出前人“伐多狃达”和“败(废)是恬括”两种释文,指出其未见文献用例,且语义兼容性较差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在宏观把握的原则下,将其释为“法度亵忽”的观点。孟老师通过大量字形训诂和声韵举证:以“发”字为纽带,说明“伐”字与“法”字相通;而“厇”则是“宅”字的异构,假借为“度”;证明“舌”声与“世”声相通,进而通过《一切经音义》中字形用例与“媟(亵)”字相关联,并以古文字构形“土”“田”互换和“丮”“卩”互换说明其“轻慢”之义;证明“(适)”和“忽”在“疾速”之义上记录的是同一个字,从而将“”训为“忽忘”之“忽”。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证明简文“伐厇”四字当读为“法度亵忽”,“法度”和“亵忽”都是并列复合结构,“亵忽”二字均表示“轻慢”义,而上溯文本,可证明“”亦当释此意;同时,孟老师还用清华简中“刑亵”为“亵刑”的被动形式,与“法度亵忽”同义,证明该句为没有标记的被动句,含义为“法度为世人所轻慢”。此外,孟老师还指出,“”字在本篇凡两见,另一例见于简5“不”,他遵从白于蓝先生将“”读为“亵”并训为“亲近”的观点,并指出“轻忽”义即由“亲近”义引申而得,这再度体现了宏观把握的考释原则。

(图为李建平老师)

最后,主持人李老师对刘老师的精彩报告致以诚挚谢意,并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他指出,上博简《姑成家父》的“伐厇”四字十分费解,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致认可的意见。孟老师以宏观把握的考释原则为依据,用大量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材料,提出一种新解:将上博简中的“伐厇”读为“法度亵忽”,指法度为世人所轻慢。此外,孟老师还对清华简等其他文献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考释,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孟老师古文字、音韵学、训诂学贯通的学术方法,对我们以后的研究和学习都多有启发。讲座结束,李建平教授再次感谢了孟蓬生教授的讲座,并向孟教授发出了与我院师生线下交流的诚挚邀请。

主讲人简介:

孟蓬生,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主编。西南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国家标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主要起草人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谐声大系”首席专家。重庆市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汉字汉语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献语言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等多家知名语言学期刊(集刊)审稿人。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上古汉语同源词语音关系研究》等专著和学术论文八十余篇。

撰稿:王子铭

审核:李建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