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刘怀荣:超越“生离”之悲的文学典范——李颀《送陈章甫》细读


2022年03月01日 19:38  点击:[]

2月28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工程二层次特聘教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乐府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刘怀荣教授应邀来到nb88新博唯一官网,于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做题为“超越‘生离’之悲的文学典范——李颀《送陈章甫》细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师范大学nb88新博唯一官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石玲教授主持,山东师范大学nb88新博唯一官网院长孙书文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专业部分教师出席,中国古代文学等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

刘怀荣教授表示,本次讲座他尝试从文化史、文学史背景下关注一首诗,这对他本人的学术研究而言也是一种探索。本次讲座分三部分,首先是“道神崇拜和‘生离’之悲”。离别在古人心目中意义非凡,刘怀荣教授对“生离”进行了文化溯源,他借助史料说明人一旦离开居所去往陌生而危险的外部环境,就可能“一去不回”,因此古人的送别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永诀”。为了保佑平安,古人在在送别之前有祭祀“道神”的仪式。“道神”或曰“祖神”,其身份有两种说法,一为“修”,共工之子;另一说为嫘祖。刘怀荣教授进一步指出,“生离”之悲的发生与我国自古的农业文明相关,最典型的表述就是《楚辞·九歌·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它以绝对肯定的语气,反映出古代人民对离别之情、生离之悲的共识。关于这句诗的文化内涵,刘怀荣教授结合时代背景,认为它作为一首祭神的祭歌,情感真挚,表现出了祖先对“生别离”的深刻体验,是一种长期情感积累的结果,可看作中华民族文化史、情感史上的一个标志。

第二个部分讲“生离”之悲的两种表现形态——吟咏和歌唱。从吟咏来看,刘怀荣教授指出,春秋到梁代的诗赋,记录了民族别情的历史演进和定型轨迹。刘怀荣教授例举《诗经·邶风·燕燕》等作品说明“悲莫悲兮生别离”已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共识,是世代延续、长期累积的结果,而江淹的《别赋》既是别情文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民族典型情感的诗意升华,标志着中国别情文学抒情模式的定型。从歌唱来看,刘怀荣教授借助《送别》等歌曲,说明在漫长岁月中的历代诗人与歌者,以各自不同方式,持续展示了“生离”之悲的发展轨迹,丰富了民族情感史和心灵史,这在文化史、艺术史上均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给予重视。

第三部分是“李颀《送陈章甫》细读”。刘怀荣教授认为,通过以上两个部分的铺垫,我们面对李颀《送陈章甫》这首诗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从大背景看,李颀这首诗是一首超越了传统的生离之悲的典型作品。刘怀荣教授从“地名辨析”、“别情超越”、“艺术突破”三方面对此诗进行细读。

在“地名辨析”中,刘教授通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考证李颀与陈章甫的交谊。此诗创作于陈章甫被贬后,李颀于洛阳送陈章甫至嵩丘的背景之下。除此之外,刘怀荣教授还针对诗中的“长河”、“郑国游人”与“洛阳行子”等意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证据详实,引人深思。

刘怀荣教授从“南风”意象入手,引经据典,解释其包含的“解愠、阜财、生长”之美意;“嘶马出门思故乡”一句,则用倒叙的手法道出了对“旧乡”的思念。全诗格调明朗,与传统别情诗作迥异,这是本诗超越传统别情诗作的第一点。本诗超越传统别情诗作的第二点,在于作者描绘了盛唐一代士人的风采,他们多如陈章甫一样倜傥轩昂,胸怀大志,虽怀才不遇,却能看淡得失。结句引人产生的无限联想也是本诗超越传统别情诗作的一点。

刘怀荣教授认为本诗在四个方面取得了艺术突破:片段式人物速写塑造了李颀、陈章甫的豪杰文士形象;通过“酒”、“云”等典型细节,描写出二人不拘礼法之豪、脱略俗事之逸;以小说为诗,打破了别情诗的传统写法;首尾映衬,各部分间互文关系形成的张力使得章法更加谨严。

随后,刘怀荣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简短总结,他认为别情世代相传,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沉淀于民族的心灵深处;“生离”之悲的表现基调以悲伤为主;李颀以各种艺术手段和高超的表现能力突破了“生离”之悲的文学传统,使《送陈章甫》在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本诗从文化史、情感史、文学史、诗乐关系史、传播史等视角来看,其艺术魅力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呈现。

师生提问环节,硕士研究生李巴克,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李梅训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王培峰副教授相继提出问题,如诗中的“东门”意象是否存在虚指的可能,为什么选取了《送陈章甫》这首送别诗,《史记·乐书》与《礼记·乐记》的版本与引用问题等,刘怀荣教授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最后,石玲教授高度评价了刘怀荣教授的讲座,她认为刘怀荣教授此次的讲座从纵向文化史和文学史的角度考察了“离别”主题,视野开阔,理论方法新颖。在此基础上,选取李颀《送陈章甫》这首突破传统别情诗的诗歌进行讲解,使人受益匪浅。石玲教授认为,讲座内容显示了刘怀荣教授扎实的文献学功夫和宏阔的理论视野,尤其是文化史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给大家以深刻的启示。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介绍:

刘怀荣,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工程二层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副会长。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等,多次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相关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及山东省社科一、二等奖多项。

拍摄:田志豪

撰稿:周 童

审核:石 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