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东岳文化创意产业新动能创新团队系列学术活动】​刘康: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翻译与中国近现代知识体系建构


2020年12月28日 19:35  点击:[]

12月26日下午,“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翻译与中国近现代知识体系建构”青年学术沙龙在逸夫楼齐鲁文化研究院二楼会议室成功举办。由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山东师范大学nb88新博唯一官网讲座教授、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系教授、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康教授应邀出席,nb88新博唯一官网李辉教授召集,陈长书教授、翟乃海副教授、杨光副教授,青年教师刘亚博士、厉运伟博士、张硕博士、李慧博士等及其他院校的师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参与。

刘康教授首先指出,现代中国知识体系的“译介开路、借用西方”,“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这跟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相吻合。刘康教授梳理了翻译与中国现代知识话语体系的历史脉络,并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传教士时代、日本翻译时代、严复与中日互鉴时代、英美时代与革命时代、改革开放时代,并对每个时期的翻译与中国近现代知识体系建构的关系进行了逐一分析。刘康教授进一步提出了现代中国话语的概念,近代新词与日语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指出了日语对中国近代知识体系建构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刘康教授认为,语言对思维模式产生具有深刻影响。英语文法与俄语、法语不同,比起俄、法等欧陆语言,英语文法更为简洁,语言之间的差异,也造成了不同国家人们思维模式的不同。刘康教授以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例,指出詹姆逊因受到法、俄两国语言的影响,其文风便不同于美国同时代的其他理论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汉语与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异更大,因此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西方便更为不同。同为东方语言,汉语与日语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日语语法习惯于宾语在前,谓语在后,这与汉语的语法有所不同。由此可见,翻译在中国近现代知识体系建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中国近现代知识体系与翻译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讨论环节,在场的各位青年教师与刘康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语言学教研室陈长书教授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话题发表了感想,李辉教授就人文学科与大数据的科研方法与刘康教授交流了看法,翟乃海副教授就英文论文写作问题与刘康教授进行了交流,杨光副教授结合布朗大学的访学经历,也对英文论文写作问题与刘康教授进行了交流。最后李辉教授总结了此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并对刘康教授为在座及网络上的师生带来了一场如此精彩的学术讨论表示感谢。

主讲人简介:刘康,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山东师范大学nb88新博唯一官网讲座教授,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系教授,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传播、全球化、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当代中国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美学,著有《中国现代文学与政治和意识形态》(1993)、《美学与马克思主义》(2000)、《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化变迁》(2004)、《全球化/民族化》(2001)、《文化·传媒·全球化》(2006)等。

撰稿、摄影:韩旭 

审核:李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