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成果>>正文

《东岳论丛》刊发nb88新博唯一官网特聘教授罗靓论文


2021年09月08日 22:36  点击:[]

《东岳论丛》2020年第12期刊发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罗靓教授的论文《“真知”与“迷思”、“先锋”与“流行”的交织与共振——二十世纪之交的白蛇传说重述与白蛇表演新变》。

论文通过探究二十世纪之交,白蛇传说在中西方文化间的跨界之旅及其与不同媒介交织而成的多彩面相,探讨在现代转型时期,白蛇传说如何被重述以及在重塑和再造过程中所体现的先锋与流行、性别与政治、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多重文化内涵和隐喻。

论文分为两部分:一、“真知”与“迷思”:二十世纪之交传教士与外交官对白蛇传说的重述;二、先锋与流行、技术与政治的交织:二十世纪中国早期的“白蛇表演”。

第一部分主要借传教士与外交官之眼反观白蛇传说在二十世纪之交的演变。以美国传教士吴板桥(Samuel I. Woodbridge)的英文译作《白蛇之迷》(The Mystery of the White Snake)和美国外交官弗莱德里克·D·克劳德(Frederick D. Cloud)的《杭州:天堂之城》(Hang chow, the “City of Heaven”)为例,罗靓教授探究了这批旅居中国的美国观察者视野之中,作为中国大众“病态心理”象征的白蛇与作为“实用知识”的白蛇形象对其传教与外交事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罗教授认为,传教士与外交官对白蛇传说的重述从现代的角度解剖了中国传奇和中国大众心理,这种西方他者的视角,为探究自十九世纪晚期到当代英、中、日、韩及其他语言文化传统中“再造白蛇传说”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起点。

论文的第二部分回归中国本土,继续挖掘他眼观蛇所折射出的白蛇传说的重要性,以上海为中心缕析二十世纪早期白蛇表演与再造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呈现出的鲜活生态及其对新经验新意识的塑造性力量。主要分为以下五个层面:“新”白蛇表演:1870年代到1920年代;京剧、弹词和粤剧的流行;舞台表演与都市八卦、印刷文化及知识分子的哀叹;声音中的白蛇:塑造新媒体、新经验和新意识;“荣舞台”的统治。通过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上海的白蛇表演在城市娱乐和商业流行文化中的影响的研究,罗教授提出了研究白蛇传说的当代发展的多重主题:剧院表演中的技术突破,基于性别角色的表演范式转变,以及由蛇女在二十世纪以来传说重述中的中心地位所引发的“何以为人”的社会政治论争等。

最后,罗靓教授认为,重述白蛇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中”与“外”“新”与“旧”的复杂辨证关系。白蛇传说在二十世纪之交的中国,在从传统到现代、从帝国到民国的历史变革中,借助不同印刷形式、无线广播、舞台表演、新生电影等媒介,深度参与到了大众消费与知识话语的双重变奏之中。

作者简介:

罗靓,女,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肯塔基大学中国研究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涉及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国际先锋主义、媒介研究、表演理论、民间文艺、流行文化、性别研究、电影研究等。曾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文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韩国国家研究基金(梨花女子大学人文研究所)、美国国家人文基金(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哈佛燕京奖学金等资助。出版英文学术专著《世界的白蛇》(密歇根大学出版社,2021年)与《先锋主义与流行文化》(密歇根大学出版社,2014年),在英文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世界的白蛇》中文版将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比较文学文库”出版。此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与重要学术文集发表中英文文章数十篇,并在美国核心期刊发表英文学术书评数十篇。历年来为全球数十家重要学术刊物和重要出版社审稿,并活跃于比较文学、媒介研究、现代主义研究、亚洲研究等近十种国际学术团体。历年来组织并参与了大型国际会议和中小型学术工作坊百余场次,与欧洲、北美、亚洲、拉美各国学者有着广泛深入的学术联系。

撰稿人:祁慧

审稿人:于冬云

终审:贾振勇

关闭